時間:2023年11月13日
全球海上重要貿易通道巴拿馬運河受干旱影響,通航量大幅減少,10日最新消息,等待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船舶數量在短短24小時內猛增了13%。
近日,巴拿馬運河因水位下降再次升級限航計劃,也因而產生擁堵,這將會導致貨主和船東付出巨大代價,也由此創下“插隊費”新紀錄。
據彭博社報道,在11月最新的一次拍賣中,為了拿到優先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資格,日本能源企業Eneos集團付出了39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900萬元)的成本,再加上數十萬美元的常規運輸費,總體成本超過400萬美元。
此前,還有其他船公司為了插隊通過巴拿馬運河,支付了40萬美元、200萬美元不等的費用。實際上,很多船公司難以承擔這樣的成本,但如果繞過巴拿馬運河改走其他航道(如繞行南美海岸6000海里),同樣需要承擔額外的的時間和費用。
10月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舉辦了140場類似拍賣會,其中三場拍賣成交額超過100萬美元。此前航運巨頭馬士基也花費了180萬美元為兩艘船買下“優先通過權”。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表示,拍賣中出價最高的通常是液化石油氣或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而船舶經紀人預測,即將到來的拍賣會銷售可能會創下新紀錄。
這是一種很現實的選擇,但不是誰都付得起。一位從事多年國際貨代業務多年的人士表示,最近他朋友圈也能刷到有同行抱怨因巴拿馬運河等待時間,嚴重耽誤了交貨期而被客戶斥責的事情。解決之法就是,要么提前安排出貨,在海上多等數周,但可以避免耽誤圣誕交貨期;要么就是繞道(走南美洲海岸/蘇伊士運河);或者支付高昂費用去“加塞兒”,到底怎么選,肯定是要個案分析。
根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的數據,美國是巴拿馬運河的最大用戶,美國商品進出口集裝箱總量約占巴拿馬運河運輸量的73%。每年美國40%的集裝箱運輸通過運河,貨物價值約2700億美元。
目前,一年一度的圣誕交貨期臨近。目前美國的百貨商狀態同2019年相似,過去三年中的瘋狂囤貨、塞港現象應該是不會出現了。不過,美東方向的貨柜,因為受到巴拿馬運河擁堵問題的影響,艙位有些擁擠。其中一個原因在于擁堵,另一個原因就在于船只通過時必須減重。
Everstream Analytics首席氣象學家JonDavis則表示,運河是集裝箱船的主要走廊,因此從亞洲運往美國的產品會被延誤,也就是說,這將會影響“圣誕老人”的交貨時間表。為了將貨物按時運送到需要運送的地方,目前航運公司正在將貨物分配到多艘船上,以保持在巴拿馬運河當局允許的重量和吃水深度限制之內。
巴拿馬運河全長80多公里的,是水閘式運河,即船舶通行時需要利用水閘升高或降低水位。運河“插隊費”水漲船高,主要是因為當地干旱造成運河限行,大量船舶只能排隊等候通行。
今年以來,當地降雨量偏低導致水資源短缺,為運河供水的加通湖和阿拉胡埃拉湖水位嚴重下降,船舶通行因此受限。巴拿馬運河當局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北行和南行的平均等待時間分別為5.29天和5.58天,仍處于歷史高位水平。
正常情況下,巴拿馬運河每日的船舶通行量為38-40艘。今年7月份,巴拿馬運河因為干旱導致水位下降,每日船舶通行量已經下調至32艘。由于當地干旱還會持續加重,船舶通行量不斷下調,到11月7日已降至24艘。預計2024年開始,將繼續下調至20艘甚至更低。
巴拿馬運河限行給全球貿易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該運河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是航運業的黃金水道,在世界貿易和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全球約6%的海洋貿易依賴于該航道。
2022財年(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超過1.4萬艘船只通過巴拿馬運河,運載貨物5.18億噸。中國是巴拿馬運河第二大用戶,2022財年貨運量占運河貨運總量的21.4%。
根據公開信息,巴拿馬運河主要運輸貨物為糧食礦產、機械設備、金屬制品、化學制品和液化石油氣等,其中每年約有26%的運輸業務涉及液化石油氣、液化天然氣等大宗商品。
巴拿馬運河限行將導致運輸成本上升,這些成本將由船公司自行消化,或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運輸成本的增加,可能也會導致相關運輸貨物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