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12月13日
在12月5~8日舉辦的2023年中國國際海事技術學術會和展覽會上,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了全球首型、世界最大24000TEU級核動力集裝箱船船型,并獲得挪威船級社(DNV)頒發的原則性認可證書。
“核動力”新方案,采用國際上先進的第四代堆型熔鹽反應堆,而熔鹽堆是核裂變反應堆的其中一種,主冷卻劑是采用熔融態的混合鹽,在高溫工作時依然保持著低蒸汽壓,保證核反應堆安全性。
15-20年更換一次“電池”,全電方案,推進系統采用雙電機雙軸槳雙舵,新“換電”方案則是保證15-20年更換一次“電池”,接近核反應堆全壽命的1/3強。
安全性高,反應堆高溫低壓運行,在原理上規避堆芯融化,具備防擴散與固有安全特征。該船型無需耐高壓容器與管路,即便發生破口事故,在環境溫度下迅速凝固,事故后除正常停堆手段外還可以把燃料鹽排出堆外,實現快速停堆防止事故擴展。該船型動力裝置布置于船舶安全位置,電力系統采用雙側冗余設計,充分保證供電系統安全,并具備從人員聚集區應急撤離功能。
提供更多箱位,該船型主尺度適合船東運營場景,而且相對于傳統船型動力系統布置更為緊湊;還取消了傳統煙囪機艙棚,采用首房艙方案,核電艙位于舯部,既增加了箱位又提高了舒適性與安全性。該船型整船采用全電方案,推進系統采用雙電機雙軸槳雙舵,裝機功率大、航速高、操縱性好。其主電源應用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機組,核電動力系統采用緊湊的模塊化設計,動力系統效率高,可實現真正的“凈零”排放。相比低硫油和各種替代能源方案,該船型可實現更短的船長、更多的箱位,空間利用率與能源利用率都得到了提高。
據悉,這是我國首次在民船上采用核動力設計。全球目前采用核反應堆的船包括兩種,一種是商用船,一種是核動力艦船,而核動力艦船體現在軍艦,例如美海軍現役著1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包括10艘尼米茲級和1艘福特級航母,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等,同時核動力潛艇也是采用核反應堆,而早期核動力航母所采用核反應,是在核潛艇的反應堆基礎研制,代表是美海軍退役的企業號和法國現役的戴高樂號航母。
【知識點】
?熔鹽堆[molten salt reactor,MSR]是核裂變反應堆的一種,其主冷卻劑[primary coolant]是一種熔融態的混合鹽,它可以在高溫下工作(可獲得更高的熱效率)時保持低蒸汽壓,從而降低機械應力,提高安全性,并且比熔融鈉冷卻劑活性低。
歷史上,熔鹽堆研發始于20世紀40年代末的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于1965年建成液態燃料熔鹽實驗堆,這是迄今世界上唯一建成并運行的液態燃料反應堆,也是唯一成功實現釷基核燃料(鈾-233) 運行的反應堆。但由于彼時“冷戰”的考慮,側重于民用的熔鹽堆計劃下馬,美國熔鹽堆研發中止。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也曾選擇釷基熔鹽堆作為發展民用核能的起點,但限于當時的科技、工業和經濟水平,后轉為壓水堆,也就是秦山一期工程。
?24000TEU級超大型集裝箱船是一種大型集裝箱貨輪,其長度為399.99米,比世界最大航母還長了60多米,寬度超過61.5米,高度接近75米,相當于25層樓的高度,甲板面積為24000平方米,相當于3.5個標準足球場,載貨量可達24萬噸。是全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貨船。
據悉,24萬噸其實是載貨量,如果是滿載排水量,應該是超過30萬噸的,堪稱集裝箱貨輪中的巨無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