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巨頭馬士基最新表示,公司認為紅海危機可能會持續到今年下半年,并建議客戶為這種可能做好準備。
馬士基北美區總裁Charles van der Steene告訴媒體,“很遺憾的是,我們現在認為紅海不會很快發生變化,繞行可能會持續到第二季度,甚至是第三季度。我們的建議是,客戶需要確保他們的供應鏈適應更長的運輸時間。”自2023年11月中旬起,也門胡塞武裝擴大對以色列目標的打擊范圍,開始在紅海對“與以色列有關的船只”實施打擊,并不斷升級相關威脅,導致多艘貨輪在紅海、曼德海峽及附近海域遇襲。1月24日,胡塞武裝向在亞丁灣行駛、懸掛美國國旗的“馬士基底特律”號貨輪發射了3枚反艦導彈。之后馬士基承認,遇襲的兩艘商船為馬士基美國子公司運營,在美軍護衛下通過曼德海峽時因附近發生爆炸而掉頭。根據美國國防的數據,自去年11月以來,胡塞武裝威脅商業船只的次數已超過46次。盡管美國發起了軍事行動,但馬士基的看法依然謹慎。van der Steene稱,他已經告知一些美國公司在評估紅海局勢時保持警惕,并要在供應鏈方面保持靈活。日內早些時候,也門胡塞武裝領導人發表講話,稱鑒于美國和英國的參與以及支持以色列的立場,胡塞武裝將擴大其目前的行動。發稿前不久,美國中央司令部表示,美國對一枚準備從胡塞武裝控制地區向紅海船只發射的反艦巡航導彈進行了打擊。van der Steene稱,為了保持貿易流通,馬士基增加了約6%的額外船舶運力,這也抬高了公司的運營成本。在上周的財報中,馬士基高管寫道,公司2024年的盈利前景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理由是紅海局勢持續緊張以及航運船舶供應過剩。van der Steene說道,美國企業有點擔心貨物交付的時間,因為商家在作決策時總是希望供應鏈具有可靠性和一致性。另外他還提到,許多客戶正將供應鏈的成本納入預算,可能會對他們商品的最終成本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他指出,美國公司正面臨三個供應鏈逆風因素,除了紅海改道,還有美國東海岸港口勞工談判和巴拿馬運河的干旱。由于干旱限制了巴拿馬運河的貨運量,馬士基最近宣布將通過鐵路運輸部分來自澳洲地區的集裝箱到東海岸。